第二十四章 诸侯-《热血三国之水龙吟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而后尽起兵马,坚守荥阳、成皋,与之决战……反贼远道而来,必难持久。而我等有雄关之险,可拒敌于外。只要拖得一些时日,想那反贼也就无力继续闹将下去。
    到那时候,丞相可以加以分化,而后各个击破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则洛阳无虞,大汉江山无虞。”
    见没有人说话,李儒便挺身而出。
    关键时候,还是自己人可靠!毕竟是女婿,才会为我尽心尽力……
    董卓的目光,旋即柔和许多,赞赏的看了李儒一眼。
    不过,未等李儒说完,又有一人站出来,大声道:“丞相,李中郎之计,某以为不妥。”
    “德瑜此话怎讲?”
    说话的人,名叫伍琼,汝南人氏。
    董卓对他颇为敬重,并委以城门校尉之职。
    伍琼大声道:“袁本初四世三公,德行甚隆,有‘八俊’美名。
    他虽响应,怕也是受人蛊惑,心忧庙堂。丞相虽一心为大汉江山,但毕竟久居凉州,世人并不知晓丞相的志向。本初、公路,乃至于各路诸侯,皆乃高士,对朝廷忠心耿耿。丞相既然是为大汉谋,何不与之坦承相交,令其知晓丞相的志向。
    若强行用兵,兵锋一起,则生灵涂炭,岂不会令丞相名望受损?”
    “那依你的意思,是不是我应该开放城关,让他们屯兵洛阳城外,与之杯酒交欢?”
    “如此,方可显现丞相胸怀坦荡,问心无愧!”
    “我无愧你个王八羔子。”
    董卓气得破口大骂,指着伍琼道:“想当初,袁绍逃离洛阳,我本意将之诛杀。
    就是你,劝我什么‘废立大事,非常人所及。袁绍不达大体,恐惧故出奔,非有他志’。也是你,说什么‘袁氏树恩四世,门世故吏遍及天下,若收豪杰以聚徒众,英雄因而起之,则山东非我所有,不如赦之’……
    我正是听了你的劝谏,才赦免了袁绍,更与他渤海太守之职。
    可袁绍何曾有过只言片语的感激之词?
    而今,他更兴兵作乱,你还要我放他们到洛阳城下?是不是等他们到了城下之后,你再与之里应外合,到时候我这头颅,便成了你们建功立业,成就美名的功绩?”
    董卓怒火中烧!
    事实上,在进入洛阳之后,他对党人一直都很尊敬。
    周毖也好,伍琼也罢,只要他们说出来的事情,董卓绝不会有半点的推辞,一并答应下来。
    之所以这样做,是因为他知道,这些人能量巨大,且有真才实学。
    他想要借用党人的力量,稳定住局势,并且依靠他们,来治理天下……
    毕竟,凉州旧部,多为征战沙场的猛将。行军打仗可以,但若说治理天下,却有不足。
    即便是他的女婿李儒,也是如此。
    可以马上打天下,却不能马上治天下。
    要想中兴汉室,但只靠他董卓肯定是不行的,需要更多人与他合作,一起努力。
    所以,他步步退让;所以,他有求必应。
    可是现在看来,这些党人分明把他当成了小丑,把他的礼贤下士,看作是一个笑话。
    董卓的面孔狰狞,眼中流露出骇人杀机。
    好好好……我想与你们合作,可是你们却视我如草芥。
    既然如此,我要你们何用?
    动作这些日子来,本就烦躁不安。
    而今被伍琼这一番话,更气得火冒三丈,原本固执的梦想,刺客却变得有些模糊了。
    “来人,把伍琼和周毖两人都给我拿下。
    刺杀弘农王之事,必与此二人有关,给我好好拷问,令其招出洛阳的同党。既然你们不识好歹,那就休要怪我心狠手辣。如果不肯招供,就给我大刑伺候,不必客套。”
    说话间,一直守在董卓身后的吕布挥手,门外的力士蜂拥而入,将伍琼和周毖按在了地上。
    第(3/3)页